煜城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弘扬传统文化 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研讨发言

| 浏览次数:

弘扬传统文化 培养人文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物欲膨胀、精神衰退的不良现象。一些人被经济利益驱使,丢弃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一些有违传统文化中真善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传统文化 培养人文精神 ,供大家参考。

弘扬传统文化  培养人文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

  培养人文精神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物欲膨胀、精神衰退的不良现象。一些人被经济利益驱使,丢弃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一些有违传统文化中真善美品德的不良现象弱化了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追求,造成了社会公德的萎缩和社会风气的鄙俗,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面临着危机和挑战。为此,本文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重建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明了解决方法和路径。

  标签:传统文化

  人文精神

  氛围

  方式

  活动

  典型做法

  当前,许多学生不了解传统文化,缺乏人文精神,淡漠人生价值观,丧失前进动力。要想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找回文化自信,提高民族自豪感,就应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入手,点亮传统文化教育之灯,扬起人文精神培养之帆,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

  为了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本文结合学校教育实践对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彰显人文精神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与大家共勉。

  我们知道,人的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在这四个要素中,道德素质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学校素质教育应以提高道德素质为根本,以提高文化素质为中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以人为本,培养人民群众的人文精神,学校在此方面尤其要强化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教育学生,指导学生,提升学生。

  面对目前学生普遍存在传统文化知识欠缺、素养偏低、对传统文化认知模糊等现状,学校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教育的针对性,强化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同时,进一步创新教师课堂教改理念,加强传统文化专业知识,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育人教书新水平。为落实好上级文件精神,提高教育效果,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从学校实际出发,营造良好氛围,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涵盖了中国几千年来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它渗透在中国人的行为、意识、思想、灵魂等诸多领域之中,它决定了每一个人的心理、个性、人格等基本素质的发展方向。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要营造良好氛围,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要对教师队伍进行专门培训,为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提高教师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将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纳入考核体系。

  二、从教师实际出发,创新教育方式,提高育人水平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建设,教育部将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纳入规划课题并完善教材,这为弘扬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师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和相关科研力量,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

  教师要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制作内容精、形式活、受欢迎的数字化课件,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多种活动,培养人文精神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学生要利用图书馆资料,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体会其意境和情感,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青少年学生要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学会理解他人,懂得感恩,明辨荣辱修身养德,进一步培养人文精神。

  为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许多学校发挥独特优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理想效果。在此方面,山东省肥城市丘明中学就是一面旗帜,学校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培养人文精神方面取得了明显成就。

  近几年来,丘明中学高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旗,积极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打造“213特色”,实施“五进工程”,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课题、进家庭,用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实现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2013年12月,在“全国加强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总结工作会”上,学校严校长以《课程引领,育人教书,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学校特色发展》为题向与会

  领导和专家汇报了丘明中学的典型做法,以及取得的初步成绩。

  2014年12月,在“全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高峰论坛”上,严校长作典型发言主题为《启动实施“五进工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随后,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理事长周满生进行了点评,给予了很高评价。实践证明,丘明中学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发展思路,以传统文化立校,以人文精神兴校,以课堂改革强校,逐渐改变了落后面貌,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中重德尊礼,在分层选课中找回自信,丘明中学的做法和经验很有特色,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推广性!

  丘明中学因在前期弘扬传统文化中表现优异,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理事单位”。学校被国际左丘明文化研究会(香港)表彰为“弘扬左丘明文化、促进中华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学校被山东省列为“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重点实验基地”……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丘明中学逐步成为国际上知名、教育部有名、山东省出名、泰安市闻名的省级规范化学校。

  在未来的日子里,丘明中学将继续学习和领会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认真总结前期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化主题教育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工作做得更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再立新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推荐访问:人文精神研讨发言 传统文化 人文精神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