煜城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月亮与六便士好段摘抄及感悟9篇

| 浏览次数:

月亮与六便士好段摘抄及感悟9篇

月亮与六便士好段摘抄及感悟篇1

在刚开始读到这本小说主人公的时候,对他的外形,和个性的描写总让我联想到梵高,原来小说主人公 Charles Strickland的原型是Paul Gauguin (保罗高更)。而高更和梵高的友谊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们在艺术上相互借鉴,共同学习,可分歧却也无时不刻的存在着,最后俩人的友情在短暂的62天亲密接触后,以梵高的割耳闹剧收场。

梵高疯了,梵高死了,高更也从此离开巴黎去了南太平洋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岛屿Tahiti;其实两个人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差不多是疯子一样的天才,梵高是确确实实的疯子,高更可能还差那么一点儿就是疯子了,所以他走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最终达到了自己的艺术天堂,而梵高相对于他来说要幸运的多,梵高早早的找的自己的艺术之路,在巅峰时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高更曾请求巴黎的朋友给他寄向日葵种子,由此可见他对梵高的怀念,我想他肯定后悔了,后悔在梵高最脆弱的日子里开了他,他对梵高的死肯定是愧疚的";

非常让人庆幸的是,高更生命中最重要的在大溪地岛上完成的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像何处去?》并没有像小说中那样被烧毁,而是幸运的留存了下来;

高更的晚年确实是贫困交加,疾病缠身的,但是具体的情形谁也不知道,毛姆在小说中的描写异常凄惨,可能是小说的缘故,作者加了很多大胆的猜想,和语言的加工,借此增加对主人公悲惨命运的烘托吧。我觉得毛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有着高更和梵高两人的影子,高更和梵高的个体互相矛盾,他们的命运和对艺术的执着又互相辉映,可能毛姆也是想对这段友谊给予些美好的诠释吧!

月亮与六便士好段摘抄及感悟篇2

作者毛姆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沉闷的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拥有可爱好客的妻子,面容姣好、健康的一双儿女,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感到稳定的生活状态下,在一天寄出了一封信件给相伴17年的妻子,大概内容为:房子里的一切我都安排好了,我不会在家里迎接你和孩子们了,下定决心和你分开过,此刻我人已经到了巴黎。

但没有说明详细的离开原因,妻子和家里的亲戚都在猜测,斯特里克兰到底是为什么离开在大多数人看来稳定的生活状态,只身一人跑到了巴黎,但绝大多数的猜测都是“女人”,因为爱上了一个女人跑到巴黎,抛妻弃子;而作者“我”则是受斯特里克兰夫人之托,前去巴黎看看斯特里克兰到底是什么情况,当“我”在巴黎看到斯特里克兰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里,内心难以相信,而他在那里开启了自己画画的天地,在追逐画画梦想的过程中,经历了物质上的匮乏,病痛的折磨,有两段婚外情,最后死在了一个小岛上,但他的画作在他死后却让人们一掷千金,“我”由最开始的不能理解到见证一系列事件发生后由此成为整个故事的讲述者。

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是多么的格格不入,他突如其来的出走去到巴黎追逐自己的绘画梦想,这里的梦想的确不是大众传播出来的价值观中的梦想,不是蓝领白领之上的那个金领,不是猎人给麻雀设的圈套里的那点儿米粒,感觉像是和现实背道而驰,大多数本本分分过日子的人应该都无法认可克里斯特兰的这一决定,作为一个女人,如果将我放在斯克里特兰太太的角度我应该也是无法接受的!现实中大多数女子都是想拥有一个爱她的丈夫和一份稳定的生活状态,其实写到这里我的思想是很纠结的,同样身为女子,但相比较年代的不同,与时俱进下教育文化对个人心灵思想的滋养有了以下的内容。

摘录了本书第四十一章的内容和我的个人感想:

当一个女人爱你的时候,直到她占有了你的灵魂才能心满意足。因为她是弱者,所以具有强烈的统治欲,不把你完全占有和统治,她就不会甘心。她的思想狭隘,所以对不能掌握的抽象之物就深恶痛绝,满脑子都是物质的东西,对男人的理想充满妒忌。而男人的灵魂在宇宙的最高处徜徉,她却寻求用收支账本把他囚禁在日常生活的圈子中,你还记得我妻子吗?我看出布兰奇一点一点地施展出她所有的伎俩,带着无限的耐心,她准备诱捕我,囚禁我。她想把我拉下来直至和她一样的水平,她对我什么也不关心,只想让我成为她的猎物。她愿意为我做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除了一个我真正想要的事情:那就是让我一个人待着。

从斯特里克兰留下字条给他的老婆孩子后,到独自一人来到巴黎追寻自己画画的梦想,“我”一路看着这些事情的发生,最开始是不理解,在斯特里克兰后面对待斯特罗伊夫的种种不屑一顾、冷漠、不知感恩,并且因为斯特里克兰的原因导致布兰奇死亡,“我”气愤,不想理斯特里克兰,而这段摘录恰恰把斯特里克兰内心的想法写出来了,从一个女性的角度去看待这样一段文字,不免反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毛姆写出这样一个人也是为了把这一类男性的思维表达给大众吧!也让作为女性我会反思,如果我作为当事人,我内心真实的想法,会促使自己怎么样行动呢?

月亮与六便士好段摘抄及感悟篇3

诚然,在世人的眼里,他的做法无疑是愚蠢又可笑,甚至是可恶——他就这样毁了一个家庭,并且还毫无悔悟之心。但在他自己心里,这或许是他这一生做过的最正确、最遵从内心的决定。我佩服克兰德先生的勇敢与坚定,但他的做法我并不认同,我们生活在世俗世界里,又必须遵从的世俗法则,我想我永远也做不到那样洒脱与无畏,但我并不觉得遗憾。我无法冷漠地面对别人的指责与批判,更重要的是我无法对我造成的痛苦视而不见。因此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总要坚持无愧于心。

我想要月亮,可我更需要六便士。值得庆幸的是,我的月亮与六便士并不矛盾,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遥不可及的月亮,还是平凡世俗的六便士,都可以作为我们人生航程中的灯塔,照亮我们内心追逐的道路。

最后,借毛姆先生的话劝慰自己:“世界是冷酷无情的、残酷的。我们生到人世间没有人知道为了什么,我们死后没有人知道到何处去。我们必须自甘卑屈。我们必须看到冷清寂寥的美妙。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出风头、露头角,惹起命运对我们注目。让我们去寻求那些淳朴、敦厚的人的爱情吧。他们的愚昧远比我们的知识更为可贵。让我们保持着沉默,满足于自己小小的天地,像他们一样平易温顺吧。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月亮与六便士好段摘抄及感悟篇4

读这本书的经历有些曲折,天才画家梵高和高更的故事一直很传奇,得知《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原形是高更,而且《月亮与六便士》的名气很大,便想一探究竟,想看看书中到底写了什么故事。先是从图书馆借,没能借到,只借到了一本作者毛姆写的评论其他著作的书,想着同一个作者,应该也不错,结果书中所涉猎的故事都不太了解,读不下去,心里有些失望。后来有幸从朱老师那里借来一本,书到手便立马读了起来,也许是期望太高,前几章作者只铺垫了一些事情,很无趣,心里有些小失望,此书就被搁置一边了。突然有一天朱老师发了一些关于本书的评论,很有意思,又有了赶快读完此书的兴趣。

本书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讲述思特克里兰德放弃美满家庭,稳定社会地位,追求绘画理想的故事,书中主人公为了追求梦想,不畏生活的贫穷,无视病痛的折磨,几十年来从不后悔,这种做法也许只有天才才能做到。此书越往后越精彩,思特克里兰德最后和土著人结婚,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每天画画,得了麻风病后依旧坚持作画,眼睛瞎了仍然阻挡不了,他的遗言是死后要把挂满壁画的房子一起烧掉……他是用生命在画画。

虽然小说的故事有些夸张,我想作者正是想要通过这种对比来表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月亮高高在上,虚无缥缈,六便士很不起眼,却很实在,两者差距很大,但都不可或缺。在生活中,我们埋头奔波忙碌的同时仍需抬头仰望月亮,不忘追求梦想,只有这样生活才更有意义。

月亮与六便士好段摘抄及感悟篇5

看过《月亮和六便士》后,我一直笃信作者毛姆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位很伟大的心里学家。尽管在此之前,同时在此之后,我并没有看过有关毛姆的简介,我的这份笃信我是很坚定的。这本书对人的心里的细节描写及为何会产生这种心里的分析,让我十分震撼,以至于我到现在心中翻起的那份波浪还没有得到平静,甚至是连语言这个我最为熟悉的东西我都不知道如何说了。尽管这本书给我带来这么强大的震撼,以至于我都不能好好的说话,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写一下自己的感受

看完整本书后,我最大的感触是“我”认为查尔斯。思里特克兰德寻找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新的灵魂。对这句话,感触颇深。一直以来,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告诉我要做自己,要做真正的自己。于是我以为只要我做到了自己,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与才华,我便可以一鸣惊人,成为万众瞩目、名留史册的人物。可是当我看见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事情似乎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亲身经历与感受到了斯特里克兰德的事迹与存在,“我”看着他抛弃妻子,看着他又如何伤害对自己最真的朋友,这样一个未被社会传统价值观的人为何能够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心中很震撼!

通过作者不断的记述并且引起潜意识的问题,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伟人,他在成长中必须要做一些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他们抛弃以前的生活基础,被人们认为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及社会道德败坏的人。但是他们在做这些时候,早就已经忘却了社会道德对他们的审判,他们心中有的只是一个新的灵魂。但是这个新的灵魂在他们刚抛弃以前生活基础的时候,还没有成行,还不足以让这个新的灵魂发挥到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地步。于是他们需要继续磨练,需要在社会里面辗转,寻找一处真正适合他们新灵魂居住的地方。这样他们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价值。

月亮与六便士好段摘抄及感悟篇6

“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是一本关于梦想与现实的书。本书的主人公克兰德与一家人生活得安稳富裕,却突然抛妻弃子、放弃所有而离家出走,在所有人忙着寻找他时,他却在异国他乡成为了一个潦倒落魄的画手。在面对作者的斥责与批判时,他坦然无畏,他认为他只是在坚持自己的梦想,他不愿在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上再浪费生命、虚度光阴。

诚然,在世人的眼里,他的做法无疑是愚蠢又可笑,甚至是可恶——他就这样毁了一个家庭,并且还毫无悔悟之心。但在他自己心里,这或许是他这一生做过的最正确、最遵从内心的决定。我佩服克兰德先生的勇敢与坚定,但他的做法我并不认同,我们生活在世俗世界里,又必须遵从的世俗法则,我想我永远也做不到那样洒脱与无畏,但我并不觉得遗憾。我无法冷漠地面对别人的指责与批判,更重要的是我无法对我造成的痛苦视而不见。因此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总要坚持无愧于心。

我想要月亮,可我更需要六便士。值得庆幸的是,我的月亮与六便士并不矛盾,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遥不可及的月亮,还是平凡世俗的六便士,都可以作为我们人生航程中的灯塔,照亮我们内心追逐的道路。

最后,借毛姆先生的话劝慰自己:“世界是冷酷无情的、残酷的。我们生到人世间没有人知道为了什么,我们死后没有人知道到何处去。我们必须自甘卑屈。我们必须看到冷清寂寥的美妙。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出风头、露头角,惹起命运对我们注目。让我们去寻求那些淳朴、敦厚的人的爱情吧。他们的愚昧远比我们的知识更为可贵。让我们保持着沉默,满足于自己小小的天地,像他们一样平易温顺吧。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月亮与六便士好段摘抄及感悟篇7

灵感源自哪里

大部分人都同意这样一个观点,就是灵感源自潜意识,而潜意识来源于人经历的积累,所以这也是一种经验主义的说法,每个人都且只从现实取材。艺术家将零零碎碎的概念重新排列组合,用特定的形式表达情感。那么形式又来源于哪里呢?也许它是现实中就有的,也许它是根据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实验、对比出来的。

艺术是什么

最有概括性的说法是,艺术是带有观念的形式,按照这个说法,纯粹写实的绘画、随意的照片似乎都算不上艺术,而文字到可以算是艺术了。

理想从哪里来

这个似乎更难回答,可以看看克里斯特兰德,他的理想似乎是凭空冒出来的,他在四十多岁,上了半年夜校之后就突然迷上了绘画,并且对其它任何事物都极其冷漠,后来去了塔西提岛,再次结婚生子,十分享受那里的生活,并且创作出了很多不朽的名作。所以理想似乎是凭空冒出来的。但是仔细回味小说,我发现另一个可能性,克里斯特兰德的理想来源于他的特质,他不怎么喜欢说话,不怎么喜欢证券公司的工作,他本身也显得特别无趣,然而突然有一天,他打破了现在的生活......可以发现,他以前的生活并不如意,并不符合自己,在到了岛上之后,他感到十分满意,所以他适合塔西提岛,适合绘画。

看完《月亮与六便士》之后,在很多人的评论中,很鄙视追名逐利的人,向往平静的生活和崇高的理想,然而在我看来,这是曲解了小说的本意,正如前面所说,理想来源于一个人的特质,追求理想的前提是认识自己,正如高更的画作《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何地》,在去何地之前,一定要弄清楚我是谁,而克里斯特兰德在这个问题上花了四十年。所以不是要你去追逐月亮,而是让你去认识自己,然后再选择是月亮还是六便士,如果选择月亮,又是什么样的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好段摘抄及感悟篇8

月亮,代表着一个崇高的追求与理想。六便士,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着一个卑微、平凡弱小的人。

有人跟我说,这本书写的太悲情,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圆满的。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实现了他作为一个画家的梦,一个平凡卑微的人,已经寻到了他的月亮。一个朝圣者找到了属于他的天堂,一个灵魂的归属地。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话有三句。第一句,作家通晓的是人性,掌握的是人心。第二句,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第三句,上帝的磨盘转动的很慢,但确磨的很细。

我不知道该如何解读第一句话,没有一个人能懂自己,别人又怎么懂自己,自己又如何能懂得别人。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本书的主人公,一个冷漠、无情、粗鄙、疯狂,一点都不懂感恩,一个不折不扣的偏执狂。正是因为这种偏执才使他知道自己的追求及梦想,一个为了自己的梦想可以放弃一切的人。

舍弃了所有、扔掉所有阻拦自己的东西,家庭、环境、世俗的眼光。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这是艾塔对思特里克兰德所说的话,接受艾塔是为了什么,打开爱情的心扉、是性还是一个可以安心绘画的环境。我一直也没有想通,这些都是他所不需要的东西,这些都是可以阻挡他脚步的东西,艾塔选择他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因为爱情另一个可以说是血统、一个白人的血统。艾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更多感受的是爱,当思特里克兰德要赶走艾塔的时候也是看不见一个自私、冷漠的偏执狂,这也是因为爱吧。

记得一部电视剧里有这样一句台词:“爱情的道路上永远有一个人是一个人在追,另一个人在跑”。荷兰画家妻子更多的是激情,当激情过后的空虚是无法填补的。现实生活中的感情大多也是结束,当所有的激情都已消退,没有了热恋期喋喋不休的`话语和甜言蜜语,唯有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双方都会产生一种幻觉,对方不爱自己了或者曾经我爱的那个人已经渐行渐远。爱与被爱都会变得平淡,我们只是缺少艾塔“献身”的精神,你若不离我便不弃,爱是一份执行,一份信任,一种忘我的幸福。上帝的磨盘转的很慢,但确磨的很细。时间是最好的磨盘,磨光了我们的棱角、磨平了我们的梦想。把我们磨成了曾经最讨厌的样子。谁又能活的明白,有几个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有几个人肯为曾经的梦想放下一切多余的包袱?不是上帝的磨盘磨平了我们,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磨平。生活并不能压弯我们的腰,只是我们选择向生活低头。

月亮与六便士好段摘抄及感悟篇9

读完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我的脑子定格在查尔斯的最后时光。一个太平洋孤岛的丛林深处,一间简陋土屋里,那位因麻风病而毁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画的满墙壁画中,聆听波涛汹涌的颜色——对,那时他已经失明,只能聆听颜色,金色是高音,黑色是低音,白色是微风,红色是尖叫。我承认,此情此景不能唤起我丝毫的怜悯,因为心中唯有敬畏——骇然与敬畏。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宁静。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胜利。虽不信神,我想这就是那个人们应当在胸前划一个十字架说“阿门”的情景。

他的头脑里只惦记一件事,仿佛生来就是为这件事而来。他为了能做到渴望的这件事,可以抛弃一切,完全出自内在的激情和热情,有种“时不我待”的契机,如若不去做这事就会感到时时不安与惶恐,完全没法生存及生活下去。可以说,他的整个身心全都被这件事给拽住了,就像他给自己挖了一个洞,有东西拉着他下去,不受自己思想控制。你可以说他“六亲不认”、“太自私了”,但他确实是在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一件一生未完成的重要事情。他厌倦自己的碌碌无为、按部就班,当别人问他是否会想以前,他笑笑,“我不想过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

原来,这世界上有一种人,活着只为追求真理,而这真理就是那些自己认可并喜欢的事情。而心心念念做喜欢的事情,什么时候启程都不晚,也许某时像有人指引一般,让你靠近,明白自己来到这世上真正的意义。

斯特里克兰德的人生只能作为理解他作品的一个入口,却不具任何普遍意义上的借鉴价值。相对而言书中真正聪明的倒是二流画家戴尔克?施特略夫,他知道自己不具开创性的绘画才能,便专心画画糊口。他有自己的画室,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也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他完全明白创作的痛苦,“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

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当然,故事里他低估了斯特里克兰德的天才的破坏力,但这只是情节的偶然,不是施特略夫的必然。

施特略夫虽然艺术才能极其平庸,他自己本身只能画些庸俗的题材,水平很一般。但是他能欣赏思特里克兰德的天才,感受到思画中蕴含的艺术之美,即使这种艺术之美还未能被当时的主流审美情趣接受。出于对美本能的向往,他无私地资助思,帮助他。他虽然是个平庸的画家,但是在为人上却有伟大之处。他自己无法创造美,但是他那种欣赏美的才能以及对人的热忱正直,让他变得伟大而不平庸。这是普通人而能伟大的典型例子。我很喜欢他,因为我觉得这是才智普通的人能做到的最高境界了。才能是天赋,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但是性情和品味确实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的。

推荐访问:便士 月亮 摘抄 月亮与六便士好段摘抄赏析 《月亮与六便士》的好段好句摘抄 月亮与六便士摘抄感想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段落摘抄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句子摘抄赏析 月亮与六便士段落赏析感悟 月亮与六便士好词好句好段摘抄 月亮与六便士的经典句与读后感 月亮和六便士好句摘抄 月亮与六便士段落摘抄